1、目的
通過對公司目標和戰略方向相關影響其實現質量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預期結果的各種內外部環境因素的識別與評價,有效應對風險和機遇。
2、范圍
適用本公司質量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范圍內活動、產品和服務中應對風險和機遇的策劃與實施。
3、職責
3.1總經理負責公司目標和戰略方向相關影響其實現質量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預期結果的各種內外部環境因素的識別與評價的確認,應對風險和機遇策劃的審批。
3.2各相關部門負責內外部環境因素信息的獲取和應對風險和機遇策劃相關職責的實施。
3.3行政部負責內外部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策劃應對風險和機遇方案,并監督實施。
4、定義
4.1環境因素:對公司目標和戰略方向相關影響其實現質量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預期結果的正面和負面要素或條件。
4.2機遇:可能導致采用新的實踐,開辟新市場,贏得新顧客,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利用新技術以及能夠解決組織或其顧客需求的其他有利可能性。
5、工作流程
5.1內外部環境因素信息的獲取應考慮:
5.1.1可能對企業的目標造成影響的變更和趨勢;
5.1.2與相關方的關系,以及相關方的理念、價值觀;
5.1.3企業管理、戰略優先、內部政策和承諾;
5.1.4資源的獲得和優先供給、技術變更;
5.1.5與質量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有關的相關方要求。
5.2風險與機遇識別時機:
質量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策劃、企業宗旨變化、戰略變化、內外部環境變化、組織及其背景、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變化。
5.3風險與機遇的類型:
5.3.1質量風險與機遇:直接產品質量風險與機遇、間接產品質量風險與機遇。
。1)直接質量風險:產品質量問題,導致退貨、報廢、修理等風險。
。2)間接質量風險:產品使用過程,損壞了顧客的其它財產權或人身權,應負民事賠償責任。
5.3.2環境風險與機遇:主要有自然、人文、政治、經濟以及其他。
。1)產品銷售淡季與旺季,影響顧客的采購,也間接影響公司產品生產。
(2)人文環境:主要體現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消費習慣不同。
(3)政策環境: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經濟環境的變動,以及個地方的相關政策的變動會間接的影響到企業資金融入以及企業運營的必要條件。
(4)經濟環境:利率的變動、匯率的變動、同伙膨脹或通貨緊縮等。
5.3.3經營風險與機遇:主要有原材料、員工、設備、供銷鏈、技術、管理、產品、法律、專利及產權。
。1)原材料供應:主要包括了原材料的價格、質量和送貨時間的變化、采購過程的欺詐行為,采購人員的疏忽,導致原材料數量以及質量上的不達標等。
。2)員工風險:采購人員、服務人員,技術人員和其他生產管理人員,由于他們的疏忽導致的風險,以及各崗位主要人員的離職等風險。
。3)設施:生產設備出現意外的故障,甚至損壞等。
(4)供銷鏈風險:主要包括供應商及顧客違約,以及供應或銷售渠道不暢通等風險。
。5)法律糾紛:消費者投訴等潛在的法律糾紛。
5.3.4市場風險與機遇:包括市場容量、競爭力、價格、促銷。
(1)市場容量:對市場容量的調查所采用的方法不合適,沒有準確的弄清市場對象對產品的用量,使得產品的產量大于實際需求,而增加公司的投資風險。
(2)市場競爭力:對競爭對手的錯誤分析可能導致對我們的產品市場的競爭力高估或低估,引發期望值風險。
(3)價格風險:產品的價格風險受產品的成本、質量和聲譽、顧客消費等的影響。
。4)促銷風險:促銷風險包括促銷活動的成本的控制、效果預測失誤以及對品質的懷疑等。
5.3.5財務風險與機遇:有融資/籌資、資金償還、資金使用、資金回收、效益分配。
(1)險融資/籌資過程中的風險:比如風險籌資的費用很高,而且受到政策限制較多,加大了籌資的不確定性。
(2)資金償還過程中的風險:主要受到利率的影響,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增加償還風險。
(3)資金使用過程中的風險:主要表現為短期資金風險和長期資金投資風險。
(4)資金回收過程中的風險:應收款無法及時到位,增加了壞賬的出現率。
。5)收益分配過程中的風險:主要表現在確認風險和對投資者進行收益分配不當而產生的風險。
5.4風險和機會的應對
5.4.1風險和機會識別:
公司各部門應針對所負責的過程,根據內外部因素與相關方期望或要求,結合已有的優勢和劣勢,識別出過程相關的風險和機會。
5.4.2風險和機會評估:
各部門根據識別出的風險和機會,進行評估確定其級別,然后擬定應對措施。
a)風險評價:
依據“問題影響的嚴重程度、問題出現的可能性、問題出現后解決的難易程度”三方面綜合評價。
b)機會的評價:
依據“錯過機會的嚴重程度、抓住機會的收益大小、應對機會的難易程度”三方面綜合評價。
5.4.3針對不同級別的風險與機會,應對原則:
a)高風險:
應設立目標、策劃運行控制措施、考慮策劃應急預案。
b)中風險:考慮設立目標、策劃運行控制措施。
C)低風險:暫時維持現狀,考慮策劃新的運行控制措施。
5.4.4風險和機會應對措施策劃:
策劃的應對措施應整合到質量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過程中,并能保證質量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能夠產生預期結果、防止或者減少不良影響、實現持續改進。
a)處理風險的選項包括:風險規避、冒險以尋求機會、消除風險源、改變可能性或者后果、風險共擔、或基于合理的決策承受風險。
b)機會可以導向:采用新方法,開發新產品,打開新市場,獲得新顧客,構建伙伴關系,使用新工藝、其它合適的或可行的可能性,以處理組織及其顧客的需求。
5.4.5以上識別評價結果及擬定的應對措施,由各部門登記在《風險與機會評價與應對策劃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匯總整理。當內外部內外部環境要素和相關方期望或要求發生變化時,應及時修訂《風險與機會評價與應對策劃表》。
5.5應對措施有效性評價:
每次管理評審前,各部門負責人評估應對措施的實施有效性,并提交管理評審。
6、相關文件
6.1文件控制程序
6.2管理評審控制程序
6.3與顧客有關的過程控制程序
7、表單
《過程風險識別及應對清單》